龙行龘龘!

李逵被弩箭穿心、凌迟处死,高衙内死得搞笑,鲁智深和武松史进燕青都“不讲武德”?

网友投稿
8个月前
4787

《水浒传》中有两个最让人讨厌的恶人,一个是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的黑旋风李逵,另一个是京营殿帅府太尉高俅之子高衙内,据说此人原本是高俅的堂弟,名叫髙世德——世德无德,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他逼得悬梁自尽。

髙世德以兄为父,欺男霸女无恶不作;李逵仗着宋江的庇护,可以说是坏事做绝。在通行版《水浒传》中,这两个恶人都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:林冲在征方腊凯旋途中风瘫,高衙内强抢人妻事件无人再提,李逵受封武节将军、润州都统制,虽然被宋江一壶毒酒要了姓名,却保住了“忠义”之名。

不管怎么说,李逵在水浒传中还是死了,那个高衙内逍遥法外,却不符合古典小说“善恶到头终有报”的常规,也违背了施耐庵撰写《水浒传》的初衷。

有专家认为《水浒传》后五十回是被明朝御用文人修改了,或者那后五十回原本就不是施耐庵所写——施耐庵的《水浒传》原本只有七十回,他已经用卢俊义的一场噩梦预示了梁山好汉结局,最后用一首诗结束了了全书:“太平天子当中坐,清慎官员四海分。但见肥羊宁父老,不闻嘶马动将军……子建高才空号虎,庄主于达以为牛。夜寒薄醉摇柔翰,语不惊人也便休!”

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,施耐庵与罗贯中都曾做过张士诚的谋士,张士诚被朱元璋消灭后,这师徒二人隐居山林著书立说而不肯为明臣,从心底里是希望有人给朱明王朝找麻烦的:《水浒传》鼓动百姓揭竿而起,《三国演义》可以当做兵书。

《水浒传》后五十回是否违背施耐庵初衷,在明清两朝就有很多争议,甚至有人说梅氏藏本的《古本水浒传》才是施耐庵先生原著,该书前七十回与通行版基本相同,后五十回却截然相反:梁山好汉继续行侠仗义惩凶除恶,所有的恶人也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,就连把晁盖引进曾头市埋伏圈的两个法华寺僧人、蒋门神的徒弟、跟杨志在大名府比武的副牌军周瑾、在柴进庄上被林冲一棒打倒的教头洪彦、在祝家庄神秘消失的铁棒教师栾廷玉,也都纷纷出现,这恰好跟前七十回首尾呼应——作为前期刻意铺垫的人物,后五十回原本就不应该消失,这在评书中叫“挖坑不埋”。

除了《古本水浒传》,后来还出现了反水浒的《荡寇志》和清末民初的续书《残水浒》,在这两本书中,恶贯满盈的黑旋风李逵死了两次:一次被一箭穿心,一次被千刀万剐凌迟处死。

在程善之先生的《残水浒》中,李逵是被扈三娘一箭穿心而死——他和王英赌钱打架,打不过李逵的王英回家告诉老婆:你全家并非死于战乱,而是被李逵有意杀掉了!

扈三娘一箭射杀李逵,还将首级用石灰保存完好,送到了宋江面前:“这黑厮独自一个在水边洗澡,是小妹暗中一手弩,直贯其心,随取首级,裹回山寨。”

看着李逵龇牙咧嘴的首级,再看看如花似玉的“义妹”,宋江两眼翻白,直接晕了过去——他极有可能是故意装晕:如果一直清醒,又该如何处置扈三娘?当时美髯公朱仝已经站出来力挺扈三娘,吴用有暗示扈三娘身后有矮脚虎王英等清风山三盗支持,也不是那么好杀的。

宋江进退维谷,只好一晕了之,李逵算是白死了——兄弟如手足,妻子如衣服,那只是嘴上说说而已,谁行谁吃亏。

李逵在《残水浒》中死得还算痛快,到了《荡寇志》中,他却是被挑断手筋脚筋生擒活捉,最后送到京城,与宋江一起千刀万剐了:“任李逵万夫不当,到此也难为力,军士们蜂拥而前,把李逵同野猪也似捆绑牢紧,抬了去了。”

俞万春虽然可能是清廷鹰犬,但是他对李逵的描述还是基本准确的:浑身黢黑、吃相狼藉的李逵,看起来还真有几分野猪风范。

李逵在《残水浒》和《荡寇志》中,一次被弩箭穿心,一次被捆成野猪,看过通行版水浒传前七十回的读者自然会觉得大快人心。这两本书同样也没放过高衙内,一次被林冲拿来与高俅一起“在水边洗刷干净,披红插花,木塞衔口”,跟一头黄牛凑成三牲祭礼,另一次被林冲做成了“猪羊全全席”。

林冲将髙世德生擒后,一时间不知如何料理,“忽猛然得一个计较,便叫左右:‘去访寻高衙内平日用的厨子,前来问话。’不一时,寻得厨子来。林冲便问道找来高家厨子问道:‘你主人平时吃猪羊肉怎样吃法?’厨子道:‘猪耳卷如饺,羊眼热油炒,羊肉做羊膏,猪肉做烧烤。’林冲道:‘好极。’便吩咐将衙内牵下去洗刮干净,再上来听用。”

高衙内在《残水浒》和《荡寇志》中死得稀碎,看起来即使是对梁山好汉持否定态度的俞万春,也不肯放过极品恶人髙世德,施耐庵当然也不应该让他像通行版的后五十回那样逍遥法外,于是梅氏藏本《古本水浒传》就值得一看了:在那本据说是施耐庵的原著中,高衙内死得比较搞笑,武松和史进似乎也有点“不讲武德”——这两位好汉,收了一万两银子,居然不肯将高衙内的首级“交货”,结结实实坑了大刀闻达一把。

大名府梁中书手下有两个兵马督监,地位和武功还在管军提辖青面兽杨志和急先锋索超之上,其绰号也跟梁山好汉有些相似,他们就是“闻大刀”闻达、“李天王”李成。李成似乎比晁盖更有资格绰号“天王”——起码他绰号“天王”不用改姓。

《古本水浒传》这样介绍:“沂州指挥司总管兵马闻统制,人称大刀闻达,原在大名府做兵马都监,因为沂州府近来很不太平,故特调得此人前来镇守。此人刚强勇猛,性烈如火,惯用大杆刀,人莫能敌。”

闻达刚到沂州就遇到了一件倒霉事:花和尚鲁智深为了替豹子头林冲医治心病,带着行者武松、九纹龙史进、浪子燕青、美髯公朱仝、插翅虎雷横下山,潜入沂州府衙,斩了高衙内首级,绑了太守高侗杀出城去,闻达为了赎回这一人一头,按照鲁智深的要求,准备了一万两白银前去交易,却没想到鲁智深这浓眉大眼的大胖和尚也打诳语,武松和史进更是“不讲武德”。

众好汉当时斩了高衙内、绑了高太守杀出沂州城,同去的三十二个喽啰却陷在了城里,智深回几次要杀高太守,武松提醒:“师兄你须省得,这厮正有用处。”

鲁智深一想就明白了:“洒家粗鲁,那三十二个喽啰,不是失陷在沂州府么?”

武松点头:“不为这三十二人时,这贼驴太守的脑袋,一百个也都砍去。”

鲁智深与武松这番对话,才是标准的“水浒特色”,看来《古本水浒传》确实比通行版的后五十回精彩传神。

第二天沂州派人来谈判,鲁智深作为梁山军主将,拖了禅杖赴约一会儿就回来了:“他说三十二人并没杀害,要将他们换取贼驴太守。洒家想,好容易拿他到手,若轻轻放回,委实有些不愿,但又舍不得三十二人,好生难决。”

浪子燕青眉头一皱计上心来:“索性玩他一下,你去说,若要换取太守,必须如此如此才行。”

鲁智深下山大打诳语:“你要将人交换,洒家很愿,只是孩子们不服,如能外加一万金银,便把太守放回。”

大刀闻达当然不知道,鲁智深这位出家人说假话连眼睛都不眨,在他下山谈判之前,戴宗已经来了又走了:“燕青道:‘林武师恁地淹缠,如今已觅得好药方,拜烦院长带去。’智深拍手叫道:‘洒家只顾得厮杀,争些儿忘了此事,院长回山,便将高衙内这驴头拿去。’便把首级取下,四周用黄蜡涂了,装在一个木笼中,交戴宗拿了。”

闻达不知上当,被鲁智深一番奚落,又羞又恼却又别无良法,拿银子赎人,鲁智深却在第一笔交易时就耍花枪:“你只一个,俺们共有三十二人,理应先行放回。”

闻达放了三十二个喽啰,又送上一万两白银,鲁智深却不肯全须全尾地将太守高侗交回,而是让史进割了一只耳朵。

高侗捂着耳朵奔逃,众喽啰一齐拍手大笑,闻达火冒三丈却无可奈何:“还有高衙内一颗首级,怎不将来?”

这时候就看出史进和武松有多“不讲武德”了:“史进道:‘你们没曾说起,这个不算。’武松叫道:‘这厮的脑袋,早拿回梁山泊去,送给我们林教头当夜壶用了,便有金银十万,休想换取。’”

闻达花了一万两白银,却只买回一只耳的太守高侗,他真正想买的高衙内首级早已送回梁山。

“不讲信用”“不讲武德”的鲁智深武松燕青史进在对面喜笑颜开插科打诨,闻达怒发冲冠冲上去拼命,结果连一个武松他都打不赢,鲁智深、史进、朱仝、雷横带领喽啰逢人便杀,闻达一看自己阵脚已乱,只好挡开武松兵器,拚命夺路而走。

鲁智深带着众兄弟欢天喜地回梁山,将赚来的一万两白银分散给沿途贫苦百姓,武松回到梁山还惦记着高衙内的首级,笑眯眯地问林冲:“你把高衙内的驴头抛到何处去了?”

林冲回答:“不曾抛掉,俺因心里恨极,教人用漆髹好了,放在床下,当他溺器使用。”

燕青、史进、朱仝、雷横大笑,却有评论家对鲁智深武松“不讲武德”、林冲“报复太狠”颇有微词,但是在笔者看来,对高俅高衙内讲武德,就是对自己不负责,对仇人的仁慈,就是对自己的残忍,读者诸君心中自然也有一杆秤:高衙内和李逵在这三本书中的结局,哪一个大快人心?像高衙内、李逵那样的恶人,岂不正应该死得如此搞笑?跟通行版水浒传相比,《古本水浒传》是不是更合天理人心?

免责声明:本站提供的一切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;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,否则,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。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,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。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,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。敬请谅解!

相关内容

0 条评论

游客您好,登录后发表可获得经验及回复通知。还没注册?
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
合作伙伴

更多 »
  • 暂无链接内容

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积分获取 SiteMap 哈哈谷所有作品均为会员提供或网上搜集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。

© 2003-2022 Hahag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冀ICP备15003041号-2 所提供的内容仅供观摩学习交流之用,请勿用作商业用途!如有侵权,请及时 联系我们 删除。

欢迎回来哈哈谷! ×
  •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哈哈谷:
意见反馈

游客您好,登录后发表可获得经验及回复通知。还没注册?

↖内容投诉×
你认为这篇内容有什么问题?
↖打赏一下×
赏给多少谷币(GB)?
↖评论举报×
你认为的言论有什么问题?